• 加载中...
  • 加入收藏
手机版 扫一扫
浙江高校

校长吴朝晖在2020年夏季研究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

时间:2020年07月03日 信息来源:浙江大学 点击: 加入收藏 】【 字体:

争做新一轮全球创新的引领者

——在浙江大学2020年夏季研究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

 

吴朝晖

(2020年6月30日)

 

亲爱的同学们:

大家上午好!很高兴在这样一个特别的年份、特殊的毕业季,与同学们再次相聚,如期举行2020届研究生毕业典礼,一起分享大家学业有成的骄傲和喜悦。首先,我谨代表学校,向所有在场和未能到场的同学们,送上热烈的祝贺!也向关心和支持你们成长的老师们、家长们,表示衷心的感谢!

作为新时代的研究生,大家在个人成长与祖国发展的同频共振中,体验了浙大卓越的研究生教育,领略了开放协同的创新生态系统,获得了知识、能力、素质、人格的全面发展,塑造了矢志创新、勇于开拓的学者风范。所有这些,都已成为你们宝贵的人生经历,并将指引大家在新的征程中再创辉煌。

当前,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中华民族复兴全局深度交汇,新冠肺炎疫情等“灰犀牛”“黑天鹅”事件进一步增加了世界发展的非常态性,中美关系跌宕等风险进一步加剧了创新突破的不确定性,特别是新一轮全球创新风起云涌,推动了全面创新时代加快到来,让创新的协同化、网络化、全球化趋势更加明显,正引发创新体系、创新生态和创新范式的深刻变革。

在体系上,创新将在全球、国家和区域层面实现有机统一。创新资源的全球流动与区域集聚将并存,世界的创新竞争不再是某类科技或局部领域的竞争,而将是全面创新的比拼和较量。未来创新体系的能级提升,越来越需要在全球前沿、国家战略和区域目标的战略互动中实现。

在生态上,创新将在科技、产业和教育领域实现深度互联。第四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机器革命向纵深发展,高校成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联动的战略力量,正不断缩短从“0到1”“1到N”“N到100”的突破进程。未来创新生态的结构优化,越来越需要推动学科链、创新链与产业链的贯通衔接。

在范式上,创新将在学科、知识、方法维度实现内生变革。21世纪的知识呈现高度融通状态,大信息、大生命、大物质的会聚造峰将成为创新的主打方向和“硬核”驱动力,数据等创新要素加快向各学科渗透,进一步融合了经验研究、理论推演、数字仿真与大数据研究等方法。未来创新范式的系统变革,越来越需要学科交叉、结构重塑和方法互鉴。

面对全球创新的大发展、大变革、大调整,同学们需要彰显创新主力军的作为,坚守知识、能力、素质、人格并重,善于在变局中开拓新局、在危机中寻找新机,以开放合作的信念、知行合一的行动和方法互鉴的智慧,争做新一轮全球创新的引领者,走出属于自己的创新驱动发展之路。

希望同学们进一步对接世界前沿,在开放合作中追求卓越。开放合作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,也是世界创新发展的战略选择。学校获得关于新发传染病防治体系的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,派出数批医务工作者弛援湖北、意大利,并与全球分享抗“疫”经验等,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开放合作的精神。面对未来的全球创新浪潮,大家需要保持勇攀高峰的气度,持之以恒地开展联合研究和协同创新,主动参与世界文明交流,讲好中国故事,积极为应对全球共同挑战提供创新方案,努力成为促进全球创新资源汇聚共享的坚定先行者。

希望同学们进一步聚焦社会服务,在知行合一中勇于担当。知行合一是人类认知进步的重要路径,也是开展社会服务的应有之义。学校引导研究生扎根中国大地,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浙江建设“重要窗口”的进程中建功立业,这些都充分传递了知行合一的价值。面对未来的全球创新浪潮,大家需要保持家国担当的情怀,进一步挖掘传统文化的时代内涵与意义,积极探索新式产学研合作,在服务国家区域战略急需中建言献策、一展所长,努力成为知识创造、应用研究与成果推广贯通的模范实践者。

希望同学们进一步推进范式转型,在方法互鉴中收获新知。方法互鉴是创新突破的重要依托,也是创新范式转型的内在需求。学校启动创新2030计划,在脑科学与人工智能、量子计算、生态文明、农业设计育种等领域实施会聚研究,这些都充分展现了方法互鉴的魅力。面对未来的全球创新浪潮,大家需要保持守正出新的品格,进一步培育人文精神与科学素养,不断提升跨学科对话和跨领域研究的能力,让新知识、新方法、新结构为自己的精彩人生赋能导航,努力成为创新范式变革的积极推动者。

亲爱的同学们,哲学家福柯说:“人生和事业的最大的乐趣,就是成为不同于出发时的自己”。展望未来,希望你们主动拥抱新一轮全球创新,在世界前沿中坚持开放合作、在社会服务中坚持知行合一、在范式转型中坚持方法互鉴,以学者般的气度、情怀和品格续写璀璨的人生新篇章。

最后,祝大家在未来都能收获多多、幸福满满,成就更为强大的自己!

谢谢大家!

上一篇:浙江大学举行2020届研究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
下一篇:浙江大学举行2020届本科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
(作者:佚名 编辑:浙江大学)

我有话说

新文章

门文章